文化官渡大发展系列报道
荒坡上崛起的文化产业龙头
构建民族文化强省枢纽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内城市纷纷将文化产业定为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承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兴未艾。昆明也不例外,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就是一个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
2006年,官渡区开始在西冲片区的一片荒山、荒坡和丘陵地上逐步将西南地区最大的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蓝图变为现实。
时至今日,荒山已换新颜。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拔地而起,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个兼具工业化特征、又有文化企业氛围的规模化文化产业基地规模初具,不仅成为官渡工业园的核心,也正在肩负起承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任。
“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将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完善、技术领先、辐射东盟各国的现代化国际印刷包装中心,并使之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化型、科技型、生态型、旅游型的现代化文化产业基地,以及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和新型工业的示范基地。” 官渡工业园管委会招商局局长王荣品介绍,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的定位是国际化的。
随着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包装印刷行业的企业入驻,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发展步伐加快,一个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航母”正待起航。
国有资本强力助推基地大发展
如今走进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一派生机勃勃。但早先的几年却并非如此。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入驻企业少,是最初困扰园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民营企业在推动项目中有种种局限。
“文化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少,这是一般企业无法承受的,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个文化产业基地,前期必须由政府大力扶持,先引进企业、培育产业,将之扶强、做大。”王荣品介绍。面对一个前景大好的园区,官渡区决定成立管委会,由国有资本介入,并将基地建设作为工业项目来推进。
2008年3月,园区管委会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来的民营企业收购。园区进入国有资本回购运作阶段后,昆明国际印刷包装城一改最初引进企业杂、小、乱,以及定位不明晰的状况,园区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阶段。
“2009年,园区内部大兴土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很大,园区已经从一块待开发的土地发展到具备一定规模,现在这里已经是厂房林立、鸟语花香了。”一位园区企业负责人说。